文昌书院,又名文昌阁,位于广东省怀集县城东1公里的绥江北岸,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七年(1619年),建成于明天启元年(1621年),该建筑于清顺治、康熙、同治、光绪年间曾重建或修缮过。五十年代初,作为书院的附属建筑全部被拆毁,仅存文昌阁。1991年7月,文昌阁的附属建筑按原样开始重建,文昌阁亦同时修葺一新。2008年11月8日,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出《关于公布第五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通知》, 怀城文阁被列入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。
文昌书院为当年怀集县令谢君惠倡建,占地面积430平方米,建有北门、庭院、正堂、厢房,属中国传统式的四合院建筑,山门两侧有观阙、楹桂、石鼓;进入山门是一道木影壁,其后是前院,正面石壁上嵌有太极八卦、洛书、河图;穿过左右侧良廊,步上几级石阶便是正堂和两侧之厢房;绕过正堂后门的木雕屏风,即抵后院。文昌阁就座落在后院正中。
书院坐东向西而建,前有书院,后有文塔,五层六角形塔体直插云天,似文星拱照之巨笔,如镇守河道之大将。平面布局是坐东向西,建塔宗旨是镇锁一县河流倾泻,为兴人才而聚财气,寓怀集人才辈出,繁荣昌盛之意。建成时总称怀集文昌书院,因院内有塔,也称怀集文昌塔。历三百八十余载沧桑,是祖先留下的一件珍贵历史文化遗产。
文昌塔高约25米,共分为5层,从底层开始都是六角形,墙厚53厘米,门口宽内为 1.l米,外 l.11米,高2.9米,门侧墙厚66厘米;六个墙角每个内长3.15米,外长3.9米。正门顶上有"梯云"二字。第二层至第四层正面均是方形或棱形窗口,上方依次写上"得禄""桂籍""参天"字样,最顶层窗口是圆形的,上方有"文阁"二字。每层均建有瓦檐,檐下面都描绘着各式各样的图案,还雕有莲花瓣,以装饰塔身。塔内绘有钟馗、仙女等图画。塔顶似圆锥式,瓦脊坡度基本上是垂直向下延伸,顶部铁杆上安装有葫芦状的瓷塔刹。原为两个"葫芦"的,据传某年一国民党军官为显示威风,举枪射击而打掉了一个。塔顶六个角都装有"翘手"(卷草),工艺较为精巧,使文昌塔显得雄伟壮观。
网站内容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,立即删除!
Copyright © 驰雷百科 琼ICP备2024039176号-1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