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博山古称“博山”,这在旧文献中有记载。位处博山(辰巳山)之阳,故名。距博山城25千米,今博山镇政府驻地。西靠砚台山,东边隔河是笔架山,两山秀奇,古木覆盖。淄河自西南绕东北,辛泰铁路穿村西,博沂西线过村东。村东,隔河相望笔架山,三峰形如笔架,又似坐佛,古木参天,苍峰红庙,且能映于淄河碧水中。庙之下院名叫落茄宫,为明万历所创,民国初又建上院15间,今作烈士祠,几经拆改后尚存旧制,远近游人较多。
南博山村全貌
境内多次出土龙山石器及商周陶器,汉代竖穴墓成片,建村不记年。汉唐以来,隶属赢县、莱芜、淄川等县,元代归益都,清雍正十二年(1734)博山立县,仍属颜神镇孝妇乡。民国初属博山县第四区,新中国建立初属第六区。1958年博山县划归博山区后属南博山人民公社,一个自然村分为三个生产大队。今为东、中、西三个行政村。
南博山古处齐鲁大道,农业而外,商旅服务业较为发达。明清之间,骡马店、食品作坊、百货、钱庄、当铺及手工艺产品较多。中心街两侧多有厦棚,商业繁荣。南博山没有官宦大家,仅传说出过桑姓翰林,但无事迹流传。出过不少土财主,留了些深宅大院,也大都改造一新。
进村前,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阁门。约在明代中期,村上建有东西南北四个阁门。西阁拆除最晚,约在20世纪40年代末,北阁遗迹尚存,但未闻有围墙遗址。
再是河堤。今存者长约千米,乃淄河北岸的护庄堰。民国元年博山县长严翰提议,由村人尹以忠、马兴第为首创修。1964年遭洪水破坏后,政府拨款重修。
还有桥梁。现存古桥有鼎新桥,在村北大沟上,建于明嘉靖二十二年(1543),石券单拱,高丈余,宽五尺(旧制),县志有载,今掩于土下。张义桥,又称张峪桥,在村东蛤蟆口山脚下,约建于明万历以前,小庙古槐旧碑均毁而重建,今由某厂加宽作公路桥。
南博山徐氏楼 2012 年陈继春 摄影
进入村后,在村中高家胡同以西,有社仓遗址,博山县志载有四处,南博山为其一,始建约在明代,今无存。村中古民居,今存者仅剩二楼二厅。南中村徐氏楼建于乾隆中期,尚完整。南东村薛氏楼建于民国初,乃大字号“乐山堂”故址,邝任农曾住过。南西村尹氏大厅建于康熙年间,南东村马氏大厅约建于清道光年间。新中国建立后拆除的数处楼厅都属明清古建筑的典型。
有文字记载的南博山古庙以砚台山庙群最早,曾遗有金代八棱碑,现存康熙以后碑数块,洪宪元年碑为博山区仅存者,山间幽洞庙群依势分布。此山孤峭高耸,夏日柏荫秋天红叶,远望鲁峰俯瞰淄河,四季有游人。
村中庙4处,以关帝庙规模最大,主殿约建于明初,钟楼居村中,遇有走水或警事则撞钟示警,现已改作民房。五圣堂在村西首,民国元年改作县立第四小学,今改为民房。三官庙创于明代正德六年(1511),二进院落,今主殿改建,古桧杀伐,尚存旧碑11通及道光元年(1821)所植银杏一株。土地庙原在村中偏南,临淄河,孤庙一间不知创年,旧时逢丧事多去哭拜,新中国建立后拆除无遗。
清初刑部尚书任浚墓在村北火车站南。封土高大多有传说,“文化大革命”中被盗掘。墓为灰隔式前后两室,棺外有椁,头饰及祭器被抢劫一空,铜镜80斤,今在上海博物馆。墓志运出后铺地被毁,墓志盖今存赵执信纪念馆。魏太监墓在南博山火车站候车厅处,估计为明墓不详何人。青石墓壁,前室无物,后室有棺,石室封之。男穴仅纸灰一包,女尸遗骨尚在,葬品被洗劫,毁址改建火车站候车厅。村之北台东首有汉墓一区,曾出土五铢钱及青铜器多次,有竖穴葬被发现,得铜镜及陶罐若干。又,傅家林在村中部偏南,早年古木森森,油篓坟中多有野兽出没,自日寇杀树,“大炼钢铁”取材,1958年建公社办公室后,旧貌无存。
南博山火车站(辛泰铁路)
南博山曾有十大古槐,今仅剩一株在中心街马氏门前,老干朽烂新枝勃发,覆压在嘉庆二年(1797)马氏修建的破门楼上。南博山因水土条件较好,自古以农业为主,但也有些耕读世家,出过贡生、秀才多人。据《续修博山县志》载,南博山在清初就办有“义学”,大诗人赵执信曾为之写过碑记。废止科举后办新学,南博山也是走在前列,民国元年马兴第创建县立第四小学,又招高级班。培养了众多人才,新中国建立后有中心小学驻地、淄博21中、工读师范。新中国建立前从南博山学校毕业,后来成为省部级干部的约有十几人。南博山村的知名干部如:尹玉平、张端胜、马学政、尹子明、马得广、赵秉学等都是地市以上干部。新中国建立后培养的高级职称人员有几十人之多。老文人以光绪岁贡马鸿文,民国文人马温如最知名,现代中医马传讷驰名邻县。
近代,村里也发生过两件重大事件。一是日寇抓人事件。抗战期间,日寇多次扫荡南博山抓捕抗日人员。1942年农历四月十四凌晨,由于叛徒李振之熟悉情况,宪兵队一举抓去南博山党员干部十几人,其中博莱县贸易局长薛玉珍在济南壮烈牺牲,其余多被押往东北修铁路下煤井,下落不明。二是飞机轰炸事件。1947年农历四月,华东野战军后勤医院和一个炮兵营进驻南博山,国民党飞机持续轰炸半月余,投大小炸弹几十枚,死伤百姓和民夫近20人。
还有两件民间传说。一是傅氏筑土塔的故事至今在南博山流传。傅氏在南博山曾是首富,有一恶霸到傅家山林去放牧,并说:“你傅家有钱无官,打官司必输。”傅氏便赌气修文昌庙让后代做官。庙址选在淄河南边洼地上,并要筑起土丘。于是让百姓兜了土去换回面粉来。土丘筑成盖上了文昌庙,但后来傅氏还是绝了后。其实这个土丘是古已有之的,是由张家台河道改变切割而成的,当年大约高20米周长约百米。
1958年拆庙炼钢铁,公社化期间社员推土垫猪圈消灭无余。二是马鳌当“响马”或许是事实。明朝末年南博山马氏有个武术大师马鳌(马谱有载),因不满官僚腐败和横征暴敛,便率领一班弟兄在汉王寨揭竿起义。传说他曾串过九个省,所用的刀重有18斤(有老人用来铡草)。因为官兵要来剿家,马氏将祖碑埋掉(20世纪七十年已挖出),改姓埋名四处出走了不少。清朝新中国建立以后,他洗手在家务农,年集上人们送了些鞭炮不慎失火,他竟被炸死。他任侠好义的名声仍在村中流传。
网站内容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,立即删除!
Copyright © 驰雷百科 琼ICP备2024039176号-17